

这个夏天,中国证券博物馆迎来了一批充满活力的学生志愿者。在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自复旦附中、上外附中、继光高级中学等学校的54名学生热情投入,累计提供了253场次的志愿服务,覆盖指引岗与讲解岗两大核心岗位。他们以专业的服务精神和青春朝气,成为了博物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效保障了场馆有序运行,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在奉献中体现价值
很多志愿者表示,在服务观众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强烈的被需要感和成就感。无论是在指引点耐心解答观众对展览内容的疑问,还是为互动区的印章及时添加油墨、向游客热心介绍“套章打卡”的动线攻略,志愿者们的点滴付出,换来了参观者更舒适、更有收获的游览体验。这种“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成为许多同学坚持服务的动力。

在协作中学会责任
志愿者工作往往由许多看似微小却必不可少的任务组成。引导观众保持游览秩序、在各个点位及时投放宣传册、协助馆方回收并整理观众问卷、在热门展项前疏导人流……每位志愿者如同机器中的一颗齿轮,只有相互配合、各司其职,才能保障博物馆整体运行的有序与高效。
来自南洋模范初级中学的包捷承同学表示,“在体验了各个岗位的工作后,我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执行者’,而是整个志愿团队的一环。”通过这些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履行岗位职责,更理解了个体在集体中的责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真正含义。(图3、图1)
 
在实践中经历成长
通过持续与不同背景的参观者互动,志愿者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得到显著提升。而在团队工作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合理分工、有效配合,共同应对现场各类突发状况。此外,通过“沉浸式”的志愿服务,同学们也对证券历史、金融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青少年展厅里郁金香泡沫的故事让我联想到最近被爆炒的Labubu”,来自上海美国学校的Vincent Qiu表示,“历史的教训让我意识到资本的行为逻辑隐藏在消费、文化和情绪的背后,我不再轻易被所谓的‘稀缺’和‘限量’这类标签打动,而是会追问它背后的逻辑。”
 
未来,中国证券博物馆将继续深化志愿者项目建设,拓展更多服务学习一体化的机会,推动更多青少年走近金融文化、承担社会责任,在奉献与实践中成长为更有见识、更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