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中国证券博物馆举办了“投资者保护侦探社”线下活动。参与者通过破解真实案件改编的题目卡片,识破了非法荐股、虚假平台等经典骗局,还获得了专属“侦探认证”印章!大家纷纷表示:“原来骗局离我们这么近,防骗知识太重要了!”
还有观众没来得及参与?别担心!
线上“防骗红宝书”来了
我们整理了典型的投资陷阱案例,无论你是投资新手还是老手,这份指南都能帮你避开坑,安全投资!
陷阱一:虚假业务转型骗局
“公司全面布局新领域,未来股价翻倍!”
“机构都在抢筹,再不买就晚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你是不是也会蠢蠢欲动——准备现在入场投资,或者加仓?然而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公司缺乏实际业务支撑,甚至通过虚假消息炒作股价的虚假转型信息。而一些机构选择加仓可能是短期行为,也不能代表长期的投资价值。
避坑指南
查公告
查看公司公告,注意重点核查业务转型的具体规划、相关研发投入数据、实际取得的资质或专利等数据。
比同行
对比同行业公司的估值水平,警惕异常溢价。
查记录
在中国证监会网站(www.csrc.gov.cn)查询公司是否有违规历史。
防骗口诀
不信“画大饼”式宣传,紧盯公司实际盈利和现金流。
陷阱二:“稳赚不赔”炒股软件
“AI大数据选股,准确率99%!”
“会员专享内幕消息,包赚不赔!”
这些看似赚钱的高科技炒股软件,往往只是骗子们用来骗钱的工具。在“稳赚不赔”的背后,往往是这类软件通常夸大功能,利用投资者焦虑心理诱导付费,实际效果远不如宣传,甚至可能推荐虚假股票信息。
避坑指南
查资质
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www.sac.net.cn)核实软件运营方是否持牌。
验备案
在工信部ICP备案系统(beian.miit.gov.cn)查询软件备案信息。
要证据
要求提供可验证的成功案例,而非模糊的"收益率"宣传
防骗口诀
不信“绝对收益”承诺,只用持牌机构推荐工具。
陷阱三:股吧“内幕消息”陷阱
“内部人士透露,即将重大重组!”
“帖子被删了,说明消息是真的!”
这些看似劲爆的“内幕消息”,往往利用了投资者的从众心理、贪婪心理和神秘感心理,它们多为谣言或者市场操纵手段的一种。至于帖子为什么被删了?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帖子违规,而非内容真实。
避坑指南
查公告
通过上市公司官网或证券交易所核实重大事项
看监管
在中国证监会网站(www.csrc.gov.cn)查询相关公司是否涉嫌信披违规
防骗口诀
不信匿名"知情人"爆料,只认上市公司正式公告。
陷阱四:假冒证券公司群聊
“XX证券VIP客户交流群,免费荐股!”
“规避风险专家群,每日牛股分享!”
这些看似正规的证券交流群,往往是骗子们精心伪装的“杀猪盘”。在类似的陷阱中,骗子往往会通过伪造工作证的形式伪造身份,安排“托儿”在群内晒虚假盈利截图,一步步诱导消费者进行接盘。
避坑指南
官方验证
通过证券公司官网或营业部电话核实群聊真实性。
警惕异常
如果发现群内频繁晒单但禁止成员私下交流、要求下载非官方交易软件和鼓吹“稳赚不赔”的股票这样的情况,请提高警惕,甚至拨打12386证监会投诉热线,或者110公安机关报警电话进行举报。
防骗口诀
不加来路不明的“专家群”,只用券商官方APP和客服渠道。
陷阱五:代客理财骗局
“专业团队代操作,盈利后分成!”
“只需提供账户密码,稳赚不赔!”
这些看似省心省力的代客理财服务,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资金现金。在类似案例中,骗子们通常会以“高额汇报”“保本保息”为诱饵许下虚假承诺,要求投资者提供账户密码或者直接获取投资者本金。初期,他们可能会通过小额盈利应道投资者追加资金,但是最终往往会以“操作失误”等借口吞没本金。
避坑指南
资质核查
登录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www.amac.org.cn)查询机构备案信息
核实从业人员的资金从业资格
资金安全
绝不透露账户密码!
正规代客理财必须通过银行/券商托管
拒绝"个人账户转账"等非正规操作
合同审查
必须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责和风控条款
警惕"保本承诺"等违规条款
防骗口诀
不信"代客操作"的捷径,资金账户必须自主掌控。
投资防骗万能口诀
查资质:投资前先查机构、产品合规性
忌贪婪:警惕"高收益""稳赚不赔"话术
保隐私:绝不泄露账户密码、验证码
信官方:通过权威渠道核实信息
维权渠道:遇诈骗立即报警并拨打12386热线
守护财富安全
从提高防骗意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