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博物馆
智慧导览小程序





中国证券博物馆公众号
活动回顾|黄河路周边的故事
2024-03-01

  一部《繁花》,带火了一条黄河路。然而,黄河路不仅是一条美食街,在它的周边还隐藏着不少具有悠久历史文脉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建筑。2月23日,中国证券博物馆邀请上海历史建筑专家娄承浩老师带来讲座“黄河路周边的故事”,聚焦三座大宅背后的历史与人物故事。

(听众陈解勇供图)

  娄老师从黄河路的地理位置讲起,对道路两旁的著名老建筑,如国际饭店、大光明影院、功德林等如数家珍。之后,娄老师的讲述回到了讲座的三个主角,从张聋甏旧居开始,逐一介绍他在城市行走中探访过的这些历史文化建筑。

上海名医张聋甏旧居

  上海滩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得伤寒,找张聋甏”。张聋甏本名张骧云,因中年患重病,两耳失聪,借助听器应诊,故而得名。祖上在明宗祯末年即从医,张骧云已是张氏第九代,承袭祖传秘方,专治伤寒疾病。

  他的诊所最初设在凤阳路珊家园,1910年搬到温州路30号三开间石库门住宅。东边是北京西路上三开间店铺房,北边后来开国泰老弄堂旅馆,在旅馆东北墙角地面上竖立“张承裕堂墙界”石碑。从地形图上看南屋、中屋、北屋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中屋是张骧云住宅的主屋,三开间中间客厅命为张承裕堂,二层砖木结构。底层地坪铺彩色地砖,二楼走马围廊木栏杆铁艺装饰有“延年益寿”“长生无极”“高安万世”等字样。

上海营造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张继光旧居

  张继光是上海近代建筑业的奠基人之一。1900年,在当时上海营造业领袖杨斯盛支持下创办协盛营造厂,承建了很多大工程,如上海日本总领事馆、上海纱布交易所、电报大楼、中国实业银行、太古别墅以及大批西式花园住宅洋房等。

  张继光的故居位于新昌路东侧的北京西路256弄,这条弄堂建筑占地83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59平方米,名为光远坊。整栋建筑外墙以灰色的墙面为主,饰有西式水泥装饰线脚,建筑风格连贯中西,经由他亲自设计建造而成。

  当时社会绑匪猖獗,时有绑架案件发生,他怕露富后成为目标,故效仿道达里石库门里弄设计,弄堂内盖正屋四开间假三层楼,正屋后面为二层,底层为店铺,楼上住人,与弄堂内左右石库门住宅一模一样。

陇西里李氏大宅

  陇西里李氏大宅为近代著名纺织业实业家李氏三兄弟的住宅。建筑位于北京西路364弄,呈三进石库门院落沿轴线布局,二层三进五开间,是早期石库门住宅从江南民居脱胎而来的典型例子。其外墙高大,青砖夹红砖砌筑,窗框砌窗拱和窗盘,墙身勒脚用整块大花岗砌筑。建筑外立面装饰精美,带有精致复杂的巴洛克装饰,内院立面带有典型的中式江南特征,其二层走马廊栏杆为铁艺制作,檐下柱头和挂落有中式木雕装修。娄老师介绍整栋建筑的特点与李氏家族后,还分享了这栋住宅抢救后平移的经过。

  在互动环节,娄老师与听众们就海派文化的含义、上海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方面的政策等主题进行交流,博物馆工作人员以浦江饭店的保护为例作了补充。

  本次讲座借了电视剧《繁花》引发的热度,但聚焦的却不是那些“知名”的建筑。正如娄老师所言,上海有意思有故事的建筑深藏在市井中,等着我们去认识和了解。避开虚华,才能够看清这座城市兴发的历史。

博约读书会

  由上海金融工委授牌,是上海金融系统“书香满金融”第一批主题读书会活动品牌项目。致力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金融文化知识普及,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