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博物馆
智慧导览小程序





中国证券博物馆公众号
活动回顾|民国初期的上海港
2024-10-25

(2024年第13期博约读书会)

   10月18日,中证博联合虹口区地方志办公室、学林出版社,邀请港口史专家茅伯科老师讲述民国初期上海港的发展历史。

1-700

   讲座的契机是今年2月份虹口区方志办策划出版的《爱上北外滩•睁眼看世界》丛书,这套书从赴欧、赴日、赴美、赴苏四个方面,对百年前从上海虹口北外滩出发的一批批仁人志士的事迹进行深入发掘和系统研究梳理。作为丛书的特约审读,茅老师聚焦研究“为什么上海港在民国初期会成为睁眼看世界的门户”“当时的国际客运是如何运作的?”并以此为中心展开分享。

2-700

   茅老师首先回顾了上海港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逐步成为中国的航运中心,这一地位的确立,得益于北方沿海和长江主要口岸的开放,轮船运输的兴起,以及1863年上海与欧洲开始的直达运输。辛亥革命后,由于航道条件改善、集疏运系统发展、临港产业崛起及新文化浪潮的推动,上海进一步成长为国际贸易大港。

   随后,茅老师转向了上海港的国际客运运作。他详细介绍了国际客运轮船公司、上海港国际客运泊位分布以及赴法勤工俭学出发地点。当时,国际客运发展甚快,从上海直达伦敦、马赛、汉堡、新加坡、旧金山、神户等地的航线,都有定期客轮。同时,上海港码头建设也不断发展,有三个国际客运泊位:一是从苏州河至提篮桥沿江的日本邮船会社中央码头、英商公和祥码头、日本邮船会社汇山码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黄浦码头,二是吴淞口锚地,三是黄浦江虹口段10个江中浮筒泊位。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青年才俊们从上海港出发,远赴海外求学,寻求救国图强之道。

3

   以赴法国勤工俭学团队为例,目前已经收集的史料,1919—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全部20个批次中,已经确认了16个批次的登轮方式。例如赴法勤工俭学第一船,即日本邮船“因幡丸”是从黄浦江7号浮筒泊位启航。该轮是靠泊汇山码头装卸货物后移至7号浮筒泊位。当天上午10时,旅客和行李由海关码头驳运至7号浮筒泊位登轮。通过一张张历史照片和详细的时间表,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年轻的身影,他们怀揣着梦想和希望,从上海港出发,踏上了赴欧、赴美、赴日、赴苏的旅程。

4

   在互动环节,茅老师回答了听众关于当时最大游轮的停靠港口、招商局的国际客运航线等问题。茅老师的精彩讲述让现场观众对上海港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强调在保持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我们不应排斥先进的外来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交融,才有了今天海纳百川的上海。

5-700


博约读书会

由上海市金融工委授牌,是上海金融系统“书香满金融”第一批主题读书会活动品牌项目。致力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金融文化知识普及,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中证博将继续为公众带来更多精彩的“博约读书会”讲座活动,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