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博物馆
智慧导览小程序


中国证券博物馆公众号

中证博投教满意度调查问卷
活动回顾|外滩源历史文化建筑便览(博约读书会第十期)
2023-12-05

  外滩源——100年前魔都诗意开始的地方,这里是“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与外滩的正面一样,外滩源区域也是上海城市现代化转型的重要起点之一,是上海现代城市的源头。这里的许多老房子经历了岁月风霜,仍保留着可触摸的历史风情。

  11月24日,中国证券博物馆邀请“城市考古人”徐明老师带来“外滩源历史文化建筑便览”讲座,讲述外滩源区域的历史建筑,解读建筑美学与上海历史文化。

  外滩源位于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南岸,东起圆明园路,西至虎丘路,北临南苏州路,南至北京东路,数十座历史文化建筑矗立在这里。相较于气宇气宇轩昂的外滩正面,外滩背面的外滩源区域显得更为低调内敛,这片街区功能上更趋于文化的多元化,包含了宗教、体育、娱乐、文教等诸多方面。

  徐老师从外滩源区域街坊的形成过程讲起,展示了1847年、1855年、1866年、1939年四张老地图上外滩源的区域范围及当时的建筑名称,详细介绍圆明园路与虎丘路东西两条道路的变迁。之后,从原英国领事馆开始,逐一介绍这片区域各个历史文化建筑。


 

原英国领事馆

  昔日的英国领事馆是极具历史底蕴的外滩源区域的一部分。1849年7月2日,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正式迁入外滩新署。由于当时在上海的外国侨民中没有专业的建筑师,因此第一代领事馆的建造是由稍懂绘画的外国人根据家乡的样子描绘,再找中国工人照葫芦画瓢施工。1870年,一场不慎引起的大火烧毁了建筑。直到1872年,建筑师格罗恩曼和鲍依斯奉命来到上海,对领事馆进行重建。这栋建筑具有典型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底层五孔券廊,二层廊室内阳台并配置罗马式栏杆,屋顶是西式四坡顶却铺有中式蝴蝶瓦,屋前是典型的英式花园。

划船俱乐部

  上海划船俱乐部Shanghai Rowing Club于1863年成立,是一个为旅沪外侨服务的体育组织,主要成员为英国侨民。划船俱乐部大楼始建于1890年,1904年翻建为两层西式楼房,由船库、会所和游泳池三部分组成。徐老师通过数张老照片详细讲述这栋建筑的百年来建造、修缮的历程。

光陆大戏院

  光陆大楼于1928年落成,建筑特色在于平面为扇形,转角处为支线和弧线相交的尖角,四层处勒腰线,顶层设檐角,顶部还设有一座塔楼。光陆大戏院设在大楼的底层西北部,场内有冷暖气设备四壁隔音,是当时设施最完善的剧场之一。徐老师娓娓道来光陆大剧院开幕当天的场景,同时分享建筑内部、外部各个时期的老照片。

新天安堂

  1885年上海外侨信徒筹资购地建造教堂,最初名为协和礼拜堂,后经1899年和1901年两次扩建,改名为新天安堂。这栋典型哥特复兴式的教堂,在中部设计了一座高达33米的尖塔,东西各有一座礼拜堂,总体平面呈双十字形结构。

亚洲文会

  亚洲文会大楼始建于1871年,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院之一——亚洲文会博物院(后称上海博物院)所在地。这家博物院主要收集与展示与中国有关的自然标本、历史文物、艺术藏品、中西文图书等。徐老师讲述了博物馆创办期间如苏珂仁、唐旺旺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示大楼内景、馆藏标本等珍贵历史老照片。

  除此之外,徐老师还介绍了腾凤里、老兰心大戏院、真光与广学大楼、中华基督教全国协进会大楼(协进大楼)、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虎丘公寓)、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女青会大楼)、阿哈龙会堂等十余处外滩源建筑,专业地讲解了各个建筑的设计风格、建造缘由、用途及变迁历程等。观众徜徉在建筑老照片的迷人世界中,这些详尽的影像史料,让外滩源建筑宛如立体画卷徐徐展开。

  讲座的最后,现场听众踊跃提问,积极交流互动。徐老师也分享了近年来自己在做城市考古中的体会与思考。

中证博将持续推出上海历史文化主题讲座,

探寻海派历史文化的底蕴,

敬请关注!

(文中建筑图片均源于徐明老师讲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