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博物馆
智慧导览小程序


中国证券博物馆公众号

中证博投教满意度调查问卷
活动回顾|阅读上海医院建筑:City walk的新探索
2024-01-29

  新的一年,中证博“博约读书会”再出发。

  近代以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在上海蓬勃发展,留下了形形色色的医院建筑,它们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载体之一,见证医院的原点始发,承载着医院建院初心使命,展现了城市文明、社会进步的脉络。这些映射近代上海医学史的老建筑,犹如一颗颗医学人文历史的珍珠。1月19日下午,中证博邀请上海日报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乔争月老师,将这些散落在上海30余所医院中的历史建筑拾掇串联起来,带领听众探寻上海医院建筑的景观、历史和人物故事,讲述百年来上海医疗事业的艰辛与不易。

研究缘起

  乔老师首先讲述了她与上海医院建筑结缘的故事。她的爷爷乔信明老先生曾是方志敏的部下,后来他成为新四军战士,1942年因患病急需治疗,组织安排乔老先生和妻子到上海治疗。他们突出重围,辗转来到上海宝隆医院(今长征医院)、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等治疗。康复后的乔老先生后来继续投身革命事业,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作为城市建筑历史学者,乔老师曾写过宏恩医院和同济医院历史建筑的故事,再加之上海的医院曾救治过亲人生命,她对上海医院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她通过搜集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对上海医院建筑进行了系统研究,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前往医院逆行采访。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她的专著《阅读上海医院建筑》于2023年7月付梓出版。

上海医院建筑概览

  为便于听众更好地了解上海医院建筑,乔老师简要回顾了西医东渐的简史,并分两个阶段介绍了近代上海医院发展概况。上海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开埠的远东大都市,从1844年出现第一家教会医院到1949年的百余年间,先后有300家医院诞生。1844-1899年为创建期,主要是教会医院和外国人创办的医院;1900-1949年为发展期,教会、公立、私立医院“三足鼎立”局面已经形成,尤其是抗战胜利后市立综合性和专科医院初具规模。

  乔老师以《阅读上海医院建筑》书中的内容为中心,分别介绍了仁济医院公济医院(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隆医院(今长征医院)、同济医院、广慈医院、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1号楼)、维多利亚护士宿舍(今华东医院特需楼)、福民医院(今上海第四人民医院)、中国红十字第一总院(今华山医院)、中山医院、上海市立博物馆(今长海医院影像楼)、上海市立医院(今长海医院中心楼)、虹桥疗养院(徐汇中心医院)、普慈疗养院(宛平路600号前身)、雷士德医学院、巴斯德所(今瑞金二路中国寄生虫病研究所)等十余处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医院历史建筑。

  上海近代医院建筑遗产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并且风格多样、空间现代、技术综合又先进,从理念、材料、建造、管理均多方参与广泛国际合作,是上海都市现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在保留至今的上海医院历史建筑中,大多仍为医用,一些非医院历史建筑改为医用,少部分近代医院建筑改作其他用途。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建筑中26所医院建筑被评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所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1所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

匠心•仁心•爱心

  医院建筑是独特的建筑类型。梳理设计近代上海医院的建筑师,能发现很多知名中外建筑师和事务所,包括英商德和洋行、法商赉安洋行、邬达克以及中国建筑师庄俊、董大酉、奚福泉、基泰工程司等,他们的建筑作品堪称现代建筑的设计典范,蕴藏着建造者的匠心。

  这些医院培养了众多优秀医学人才,如同仁医院开启了我国护理教育先河。医院建筑背后有许多体现中外人士“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动人故事,他们为改善和推动上海医疗发展事业做出了不懈努力和不可磨灭的贡献。百年医院里,建筑设备、医疗技术和器械等结合上海本地独特状况和病人需要进行设计,透露着人文关怀。如仁济医院住院大楼老楼公共走道内为带有钢丝网的橡胶底面,宏恩医院底层的敞廊便于夏天通风遮阳。

  德国人宝隆立志用知识和力量帮助中国穷人,创办了宝隆医院(长征医院),时任德国总领事克奈佩、上海道台和叶澄衷、朱葆三、虞洽卿等华商慷慨解囊捐助医院。叶澄衷之子叶子衡资助颜福庆建成第一个中国人自己建设的医院——中山医院及上海医学院新舍等。在上海居住大半生的英国人雷士德设立雷士德基金会,为仁济医院捐赠银元100万两和四处房产,建造仁济医院新楼、雷士德医学研究院和雷士德工学院等。

  这样的事例枚不胜举,上海医院建筑映射了近代建筑师的“匠心”,又蕴藏着近代医者的“仁心”,更饱含着中外人士回馈奉献社会的“爱心”。

上海医院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上海医院建筑不仅是一个医疗实践的空间场所和近代医学概念具象化的表述,是现代医疗科技的功能性展示,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代表,蕴藏的医学人文历史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特别的价值和意义,呈现出了上海百年医院医学人文的厚度、温度和社会责任。

  如今,上海众多有悠久历史的医院院区里,都有经保护修缮的老建筑、室外花园、纪念场所等,它们都是历史记忆的最新呈现。随着“建筑可阅读”的不断深入,与医院建筑的接触将不再仅仅是为了就医,还可以让更多人通过这些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公共建筑标识了解医疗事业的历史。

  乔老师认为,上海医院建筑的故事也是一个国际文化传播的故事,挖掘这样的人物与故事,将会为我们理解上海打开新的眼界。希望更多人来一场别样的city walk,打卡医院老建筑,感受建筑之美的同时,读出科学精神,读出人文精神,感知历史长河中的医者仁心故事。
 

  博约读书会

  由上海金融工委授牌,是上海金融系统“书香满金融”第一批主题读书会活动品牌项目。致力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金融文化知识普及,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