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博物馆
智慧导览小程序


中国证券博物馆公众号

中证博投教满意度调查问卷
活动回顾|和海派生活美学家一起漫步北外滩·探寻历史建筑之美
2023-09-26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更是一种城市生活美学,传承着城市文化。

北外滩历史建筑地图(局部)

  上海是留存中国近代老建筑最多的城市,而地处一江一河交汇处的北外滩则是“万国建筑博览群”中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一些老建筑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发现,并得到妥善的保护,人们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北外滩历史建筑的价值。

吴老师进行《北外滩•历史的追溯》讲座

  9月15日,中国证券博物馆第八期“博约读书会”邀请上海海派生活美学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城市历史文化学者吴飞鹏老师为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北外滩历史建筑的讲座,在历史的追溯中发现老房子的美。多年来,他用脚步丈量并绘制了《上海历史建筑地图》,创作的《漫步上海老房子》今年进行了再版,此次讲座是结合他书中的部分老房子展开。讲座当日的暴雨没有浇灭听众的热情,现场依旧座无虚席。

黄浦路15号 浦江饭店(原礼查饭店)

  吴老师从当下时兴的CityWalk和大家耳熟能详的外滩讲起。讲座中,他简要回顾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介绍了西方人是怎样一步步踏入上海,并在原租界地区留下一栋栋建筑,这些建筑沿着一条条街道延展开来。人们对这些建筑很熟悉,但却对建筑的建造者和建筑曾经的功能作用知之甚少。因此,他在讲座中带着听众“漫步”在北外滩的老房子中,讲述那些建筑背后的故事。

浦江饭店礼查厅,两侧的柱子为爱奥尼克式

  1845年,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率领一群广东籍教徒抵达上海,他们在虹口港附近设立了最早的楼舍和耶稣堂。随着外国人的纷至沓来,现代旅馆业开始兴起。1858年,中国最早的西商饭店礼查饭店(浦江饭店前身)迁至今天的位置。吴老师向听众讲述了这座百年老饭店的变迁,组成这座建筑五个部分是怎样一步步修建起来的,每一个部分都具有怎样的建筑特点。他还结合讲座现场大厅中的柱子,讲解如何辨识和区分爱奥尼克柱、多立克柱、科林斯柱等,丰富了大家的建筑学和美学知识。

长治路19号 万岁馆

  1920年代初期,礼查饭店的建筑格局定型,北外滩的码头也成为中国航运的枢纽,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西式建筑落脚北外滩,这些码头、仓库以及南浔路、塘沽路、东长治路和东大名路上的历史建筑遗产,如黄浦路上的领事馆建筑群、耶松船厂、雷士德工学院、万岁馆等,成为我们追溯虹口历史的重要印记。循着这些印记,他分享了10余年来“城市考古”的心得,很多时候人们看一座建筑,只看到了它的正面和表面,要想深入的了解一座建筑,还要走到它的“背面”,这个背面不仅是不常见的外立面,还包括背后的人、事和历史。

吴老师与听众进行问答互动和图书签名

  “每条马路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气质,蕴含着城市的发展脉络”。这次讲座以1858年礼查饭店迁址虹口江河交汇处后的历史变迁为主线,回顾这家西式老饭店的漫长历史,听众徜徉在黄浦路、闵行路、塘沽路等马路的历史建筑中,犹如跟着一位“导游”“游走”于北外滩街头巷尾的老建筑中,通过大量精美的建筑照片和吴老师生动的讲解,深入城市肌理,感受城市脉动,了解这些建筑、这片区域的变迁及其反映的文化和历史,让这些建筑鲜活起来。

《漫步上海老房子》吴飞鹏著

  一本引领你探索上海百年历史建筑的旅行指南书。它以上海的老房子为主题,以手绘地图和照片的方式,用身临其境般的文字,带你徒步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中证博将持续推出上海历史文化主题讲座,

探寻海派历史文化的底蕴,

敬请关注!

供稿: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