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博物馆
智慧导览小程序


中国证券博物馆公众号

中证博投教满意度调查问卷
循公债印记,看历史变迁——中证博这个主题展带您了解近代金融文化
2023-06-10

  发行公债是晚清及民国时期各级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近代上海和广东是各类公债的重要发行承销地,各式各样的公债券镌刻着时代的烙印,折射着历史的变迁,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金融文化遗产。

  值此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中国证券博物馆策划推出:

“兴业为公 融资于众——近代沪粤公债展”

展览概况

  展览聚焦近代沪粤两地公债,尤其是地方公债,以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三个阶段两地公债发展的轨迹为主线,以上海租界公债和华南红色革命公债为支线,展现公债在市政建设、金融业发展、抗战救国和革命事业等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让馆藏公债券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展厅中“活起来”。观众可以在展览中纵览近代公债券,深入了解近代公债文化。

展览重点

  最早的国家公债——息借商款

  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濒临崩溃,为筹集战争军费、偿还战争赔款,清政府开始以“息借商款”名义向国内商民借款,这是我国最早发行的国家公债。

户部息借商款奏折

  上海:公债助力近代化

  为筹集建设资金,改善上海城厢市政建设,上海地方自治机构于1905年开始发行地方公债,这是将公债用于市政建设的开端。此后,地方公债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重要经费来源,对华界市政建设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

1929年上海特别市市政公债

  广东:公债壮大地方实力

  为发展地方实业,清末广东巡抚岑春煊曾于1905年倡议“息借民款”。民国初年,广东军政当局发行了少量公债用于发展实业、军需开支和整理金融。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公债收入为北伐战争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1927-1936年宁粤对峙时期,广东的公债以省市级地方债为主,对增强广东地方经济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2年广东全省地方劝业公债(中国证券博物馆馆藏)

  公债交易推动上海证券市场繁荣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频发公债,以弥补庞大的军政开支,缓解积欠债务带来的财政负担。其公债主要在上海发行,活跃的公债交易推动上海成为全国公债交易中心。鼎盛时期,上海证券市场交易品种的98%都是公债,证券市场成为政府“财政市场”。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今四川大楼)

  抗战公债凝聚民心、汇集力量

  为募集抗战救国经费,国民政府多次发行国防公债、救国公债、军需公债等,广东军民、港澳同胞和海外粤侨踊跃认购,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租界公债改善市政设施

  为进行市政建设,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长期将发行公债作为筹集资金的手段。租界公债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和资本掠夺的工具,但在客观上,一定程度改善了上海市政设施基础。

1926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公债(中国证券博物馆馆藏)

  华南红色公债彰显革命初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南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队先后发行各类红色公债20余次,有效地解决了根据地财政短缺的困难,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生产、支援了革命战争、保证了军粮供应。新中国成立后,财政部、人民银行多次发布偿还苏区、边区和解放区公债的通知,对以往发行的历次公债进行了集中偿付,体现了公债的信用,彰显了革命的初心。

粤赣湘边纵队政治部公粮债券

  透过近代沪粤公债的片段记忆,既可循着市政建设公债的足迹,回眸上海、广州的城市近代化;也可通过近代证券业因公债乘时而兴的短暂繁荣,管窥近代金融风云变迁;还可穿过抗战历史弥漫的硝烟,见证抗战公债凝聚海内外同胞民心与财力同御外侮的力量。尤为重要的是,红色公债在华南地区革命历程中,缓解了东江、琼崖等革命根据地财政困难,保障了华南地区解放大军军粮,为我国证券史融入了红色基因。

互动场景

  公债票券解读艺术装置

  外白渡桥场景复原

  华商证券交易所场景复原(结合茅盾小说《子夜》)

  红色公债偿还场景


 

  展览还设有公债幸运卡片机,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体验,了解更多展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