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博物馆
智慧导览小程序





中国证券博物馆公众号
活动回顾 | 南京路的新时代(博约读书会2023年第一期)
2023-02-21

  2月17日,由中国证券博物馆、虹口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博约读书会第一期活动在博物馆礼查厅顺利举办,活动邀请到知名海派作家乔争月老师,为大家带来讲座《南京路的新时代》。乔老师结合近年来对南京路新闻报道的最新研究,透过一座座建筑,讲述南京路的历史渊源与最新变化。

  阅读上海,从南京路开始。纵观普益地产公司绘制的1929年上海地价图,南京路像满弓之箭,地价远超上海其他地区,作为上海开埠以来最早建立的商业街,从外滩到静安寺这条上海最长的马路见证着开埠以来上海的繁荣和发展。

普益地产公司绘制1929年上海地价图

  “茶叶大盗”眼中的上海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上海被迫开埠。开埠后上海的发展从“茶叶大盗”福钦(Robert Fortune)两次对上海见闻的描述中可见一斑:开埠当年12月,“上海的街道都很窄,一到白天就挤满了做买卖的人”,到1848年,“更让我惊异的是江岸的外观——我上次离开中国时的确有一二家洋行,但是现在,在破烂的中国小屋地区,在棉田及坟地上,已经建立起规模巨大的一座新的城市”。上海从寂寂无名的江南小镇飞速发展成为流光溢彩的“十里洋场”。

外滩早期建筑

  漫游南京路

  “上海这座城市最迷人之处,就是19世纪中叶以后,中西文化曾在这里相遇、碰撞、竞争并互相学习、吸收,最后水乳交融。这也是南京路最让人心动的魅力”。从外滩南京路转角处出发,沿着南京路前行,是1925年乘坐法国女王号旅客最感兴趣的路线之一。漫步南京路,建筑是无声的语言,南京路四大百货公司建筑述说着这条繁华道路的演变,反映着上海近代建筑风格的变迁——建于1914年的先施公司以西方新古典主义为主,巴洛克风格为辅;1918年的永安百货以巴洛克风格为主,新古典主义为辅;1926年,新新公司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向装饰艺术风格的过渡;更晚建成的大新公司则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派风格。

  南京路上的建筑鳞次栉比,风格各异,凝结着一代代建筑师们心血和追求,成为这座城市包容并蓄、蓬勃发展的见证。近代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吸引着形形色色的人驻足于此,一众中外建筑师们怀抱梦想,渴望在这片热土上用智慧和汗水开辟出新的事业天地。邬达克、乐福德、鸿达、哈沙德、庄俊……这些造梦师们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也用一件件别出心裁的艺术作品,改变着上海,让这座城市熠熠生辉。

鸿达设计的新新百货和犹太学校
 

庄俊设计的孙克基产妇医院

  南京路的新时代

  2019年末,南京路步行街在开街20年后,迎来了又一次升级改造,从河南中路延伸到四川中路,同时推动南京路商圈由条形向块状转变。这些21世纪的城市更新项目,赋予了这条旧马路新的形象和传奇。

2020年华为全球旗舰店落户“老介福大楼”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无法涵盖乔老师关于南京路两本专著的全部内容,听众们也意犹未尽。在互动环节,现场听众踊跃举手提问,希望借此机会了解更多老建筑背后的故事。这些提问听众中不乏原来南京路沿线的老居民,与其说是提问,不如说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交流延展开展的南京路故事。讲座有期,阅读这座城市的脚步未停,博约读书会将在三月继续等待大家的参与。